返回主页 教育资讯校园文化海外院校招生/就业考试/培训留学/劳务中外大学生社团交流服务中心事件/热点名人堂学校联播教育时评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走出“邂逅”——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之路
2018-03-16 15:1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admin  |  点击:704 次
  

  中外交流网消息:从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到麦家作品被收入“企鹅经典”,中国作家真正得到海外主流文坛的认可、获得市场与读者青睐了吗?

 

  “其实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影响仍然微乎其微。”日前在广州举办的南方国际文学周活动中,麦家告诉新华社记者,“虽然这些年被陆续推出去,但中国文学大部分没有进入海外大众的视野,而仅仅是一些专家通过研究文学作品来研究中国,仅此而已。”

 

  成功的特例并不能掩盖中国作家在西方仍然边缘的尴尬境地,而中国文学要走向海外,高质量翻译的缺失与版权代理机制的滞后仍然是横亘在前的难题。

 

  今年3月,麦家的《解密》作为“企鹅经典文库”作品,在21个英语国家同步上市,这也是该文库收录的首位中国当代作家。而促成这桩出版界重磅新闻的,竟是一段“邂逅”。

 

  2010年,英国汉学家米欧敏在中国偶然读到《解密》,碰巧她的祖父正是一位二战时期的密码破译专家,机缘巧合,才有了《解密》在多国的出版发行。

 

  但“邂逅”之外,《解密》在海外受到欢迎也有必然性:谍战、推理小说在海外是读者群体庞大的文学类型,对英雄的人性刻画又是中外审美的共通之处。

 

  换言之,中国文学并不非要靠强烈的“中国性”或争议话题征服读者,也可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于“好看”的共同期待。

 

   西方出版界人士指出,把握海外受众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期待,正是中国文学、甚至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的关键。

 

  国际出版顾问、泛麦克米伦亚洲公司前执行总裁丹尼尔·沃茨举于丹作品《论语心得》为例——它的英译本名为“心中的孔子:可为今用的古代智慧”、法文版书名则是“孔夫子论幸福:普世智慧小册子”。

 

   沃茨说,“于丹的书在海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让西方人感到中国古人的智慧和他们今天的生活是有联系的。”

 

  据于丹的海外版权代理托比·伊迪介绍,《论语心得》目前已在海外售出超过35万册。尽管在英美只卖了5000册,但在哲学传统深厚、对翻译作品更开放的法国,一个夏天就售出了16万册,登上当地的非虚构文学畅销书榜。

 

  沃茨建议,中国作家和出版人要关注不同的细分市场。“英语出版市场实际上高度饱和,每年英美图书市场上只有不到3%的新书是翻译作品,如果中国作家只盯着最主流的英美市场,很可能是反响寥寥。”

 

  英国兰登书屋东亚区销售和市场总监大卫·帕里什还特别建议中国作家更多地关注“家门口”的亚太地区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移民的流动,中国文化在该区域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英语国家有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尽管麦家已是非常幸运,从“邂逅”到面世,他的“企鹅版”《解密》仍然走过了近4年的时间。与之类似的是,短短6万字的《论语心得》,翻译打磨的时间也接近3年。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说:“《论语心得》在海外畅销,内容固然可观,在翻译上下这么多功夫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慢慢明白一本中国的书走向世界,关键是要让人读懂。”

 

  国际版权代理人、双语作家吴帆还建议,中国作家急需专业经纪人协助打理版权等商业事务,才能更顺利地进入海外主流出版市场。

 

  吴帆说,英美作家九成以上都有自己的代理人,把版权谈判、宣传推广这些商业事宜交给代理人,作家也得以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人们甚至有一个说法,找一个好的代理人比找个好丈夫、好妻子更重要。”

 

  大卫·帕里什则以欧洲市场举例:“欧洲有接近50个国家、7亿多人口说着数十种不同的语言,面对这样混杂的出版市场,中国作家需要有合适的代理人来帮助他们过滤不同国别市场的需求。”(记者 赖雨晨 梁赛玉 谈昦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