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地方要闻连接友城招商引资港澳台资讯一带一路城市风采区县动态城市联盟地方新政中国开发区专题:浙江交通专题:改革开放40周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 地方要闻
三湘涌清波 四水锁乡愁—湖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纪实
2018-05-03 14:44  |  来源:中外交流网  |  作者:admin  |  点击:13236 次
  

  与时俱进 “互联网+”促河长治


  河长制工作的全面推进,如何与新时代接轨,不断提升品质、提升效率?省河长办与时俱进,觉得必须搭上“互联网+”的这趟快车!


  “随手拍”让公众参与更便捷。“咔嚓”一声,再轻轻一点,不到3秒的时间,家住长沙市朝阳街道的一名用户就在“随手拍”上完成了一处生活污水的手机投诉。 “随手拍”是今年3月22日在新湖南河长制频道上线的一个栏目,可让社会公众将河湖问题以照片形式上传至后台,省河长办对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处理。“随手拍”一经推出受到用户好评,它让每个人都可以化身“河长”,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APP让河长巡河更高效。3月份同时推出的还有湖南省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河长巡河、任务落实、统计考核等功能于一体,可利用手机APP显示断面数据、水功能区等内容,河湖信息实时全掌握。


  湖南省河长办要求,各级河长要使用手机APP进行巡河,今年7月起将全面实行巡河APP打卡制。4月18日上午,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就率先使用APP带队巡河。据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使用巡河APP,可清楚记录巡河时间、轨迹、发现问题情况等,用起来非常方便、明了、高效。


  河长制频道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式上线,标志着湖南逐步迈入“互联网+河长制”的河湖管护新模式。除省级信息平台外,部分市县也在河长制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如郴州市投资500多万元搭建河湖管护信息平台;长沙县每周安排无人机进行巡河,184个超高清摄像头覆盖境内所有河道、水库。


  众人拾柴 民间河长助力打call


  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增强,有意愿关爱水环境、参与水治理的群众越来越多,湖南省河长办广泛招募动员民间河长,共同为河长制工作的推进加油打call。


  组织青年当河长,节水护水我们一直在行动。3月22日,湖南省河长办启动“关爱山川河流,节水护水在行动”水利青年呵护河湖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现场150余名志愿者在长沙风帆广场向群众分发宣传手册、推介节水小妙招。3月24日,“我是河小青·美丽湖南行”活动在长沙启动,河长们的助手——湖南“河小青”开始招募上岗。3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湘江之滨庄严承诺,保护母亲河!活动采取“互联网+河湖保护”的方式面向全社会众筹智慧,征集有创意、有实效的方案,得到了网友们一致好评。


  招募热心民众当河长,构建最广泛的保护网。2017年,湖南省河长办启动了“共饮湘江水 保护母亲河——‘民间河长’招募”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吸引了3000余名志愿者报名。湘潭市积极推动“河长助手·湘江卫士”项目,招募了河长助手493位、河长助手团体单位19家,并在2017年底对8名优秀助手和2家优秀团体予以了表彰。永州市实行政府河长与民间河长“双河长制”,吸纳了7000余名“河库守护者”,带动了900多个(所)社区、学校和志愿者团队参与水环境治理与监督。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护水治水的架构基本形成。


  遍地开花 基层创新高招频出


  执法联动出硬招。岳阳市集中力量打击查处洞庭湖非法采砂,抓获盗采船只119艘,切割25艘,刑事拘留31人,判处有期徒刑8人,对涉河湖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衡阳市成立了城区河道管理联合执法队,对河道采砂、水上餐饮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查处。株洲县成立了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办理涉水、涉河案件7起,发放检察建议书2件。新化县成立了水警中队,配合涉水违法行为的查处,为河长制全面推行保驾护航。


  严格考核有新招。娄底市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同时每个县市区上交100万元作为工作保证金用于奖优罚劣。古丈县开创了河长制述职制度试点工作,出台《河长制工作述职评议制度》,为强化河长责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打造生态亮点支妙招。娄底市全面启动资江、涟水、孙水、测水干流共330公里的生态廊道建设,种草种树绿化河堤;依托速生捕碳草技术,全面启动“零碳城市”创建工作,目前第一批230亩速生碳汇草移栽种植长势良好。常德市通过系统生态治理,将11.8公里的穿紫河从过去的臭水沟改造为城市金腰带,现每年可吸引数十万人参观旅游;将柳叶湖打造为全国最大的集休闲旅游、雨洪调蓄于一体的城市内湖,成为城市“绿肺”。


  2018年,湖南将在全面总结河长制“湖南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建立湖长制工作体系,确保河长制湖长制在湖南落地生根。

< 12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