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网消息:2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高新区并不少见,但荣昌高新区的设立却在业内引发了极大反响。不少农业专家如此评价:这是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之举。
内行看门道。荣昌高新区的独特之处,在国务院的批文中可见一斑: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作为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荣昌区被寄望借此探索一条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径。荣昌要用工业的办法抓农牧业,用高新的办法提升农牧效益,用园区的办法辐射解决“三农”问题。
这样的设想如何实现?以国家高新区为平台,一场从未有过的推动农牧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试验已经在荣昌全面铺开。
打破物理边界 借园区平台发展农牧业
高新区如何发展农牧产业?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荣昌高新区前身是荣昌工业园区,下辖板桥、广富、荣隆组团,构建起“一区三园”的高新区发展空间格局,规划建设面积1705.6公顷。有人如此质疑:总不至于把“荣昌猪”养到园区吧?这个园区再大,能养多少头猪呢?
“我们这个高新区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园区。”面对疑惑,荣昌高新区负责人如此阐释,“农牧企业在园区内,按照工业的方式,研发技术、生产产品,为整个荣昌乃至全国的农牧养殖户提供优质品种、饲料以及技术服务等,提升农户养殖的效益。”
这样的服务路径,立足于该区对农牧产业特色的研究。以荣昌最有名的“荣昌猪”为例,“除了养殖大户种植的规模大一点之外,大部分农户都是小户散养,看天吃饭。”荣昌区畜牧局负责人说,“在荣昌,有很多农民靠养殖‘荣昌猪’赖以生存,你不可能把每家每户散养的猪集中起来,规模养殖,不符合实际。”
根据荣昌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定位,荣昌要打造全国知名的农牧产业高地,到2021年,畜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荣昌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走向全国。在小户散养的大前提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这个以农牧为特色的高新区,被视为撬动大目标的一个支点。位于高新区的畜牧类科技企业,发挥了具体的辐射功能。
位于荣昌高新区的重庆澳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在其敞亮的大厅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新型兽药。其中,一款叫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俗称羊包虫病疫苗,被装在小药瓶里。就是这款不起眼的疫苗,凭借高度的生物安全性、极高的免疫保护率,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唯一用于治疗人畜共患病强制免疫疫苗。仅2016年,我国便有4000多万头羊接种该疫苗。另一款猪圆环疫苗,解决了猪易发烧、死亡的生产顽疾,已进入国家兽药证书评审环节。“届时,我们在‘荣昌猪’的生产阶段用上这种疫苗,就可以帮助农户解决大问题。”该公司负责人说。
“这里就是一个基站,企业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辐射园区外的养殖户。”高新区负责人说,这个以农牧为特色的高新区,没有物理边界,真正用工业的办法,从统一培育仔猪、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控疫情统、一市场销售等方面,实现畜牧养殖的标准化、规范化。通俗来说,农民只需要负责养猪,不用考虑市场、种猪、疫情乃至面源污染问题,确保整个养殖过程放心可靠。正因为此,今年,荣昌区被评为全国10个农产品安全区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