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不是作秀”,乐于做好事的崔永元一直很低调。
这些年来,崔永元给慈善机构捐过不少钱,还先后资助了20多位学生。每次捐款,他都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做宣传。
那是1988年的一天,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工作的崔永元正在拆看群众来信,一封信里隽永的字体吸引了他。那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他马上要参加高考了,但是家里很穷,即使考上大学,也没钱读。他写信来,就是想在回乡前和他所喜欢的电台节目告个别。
看了这封信,崔永元想,这孩子的字写得这么好,学习成绩也应该很好吧,如果就因为缺钱上不了大学,太可惜了。他马上拿起电话按学生所留的地址和学校联系,核实情况后,崔永元决定资助这个学生。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黑龙江大学。此后,崔永元一直资助他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转眼,10年过去了,崔永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了人们喜爱的主持人,而他也把做过的这件好事忘得差不多了。1998年,当他到黑龙江为自己的新书《不过如此》做签售时,一位老人突然跪在他面前,哭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正是他资助的那个学生的父亲。他特意赶过来,就是要当面感谢这个改变他儿子命运的人。
后来,崔永元每到黑龙江,那个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的礼物去看他。那一次,他又提着大马哈鱼来了。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自己欠崔永元的,一直背负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
崔永元开玩笑地说:“挣钱了吗?挣钱了就把钱还我吧。”谁知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出了3000元,交给小崔。“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这些话,小崔没再与他联系过。
这么多年,无论是资助贫困学生,还是关怀癌症患者,崔永元最怕别人给自己下跪,在他看来,见到捐助自己的人就下跪,是悲剧,这说明我们现在的慈善机制还不够完善。
从《午间半小时》到《实话实说》,再到《小崔说事》、《我的长征》等,无论做哪个节目,崔永元都以“先做人,再做节目”为座右铭。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做了很多与采访无关的事:他们不但把每位来到《实话实说》、《小崔说事》的嘉宾都当作自己的朋友,还与嘉宾保持长期的联系。哪怕外地的嘉宾想托他们在北京帮着买本书,他们也会特意去跑一趟书店。而有嘉宾的亲戚来北京,托他们帮着买火车票,他们也不嫌麻烦。
做《电影传奇》,崔永元和一些老电影演员也结下了深情。老演员离世,没钱安葬,小崔出钱;中秋节快到了,他早早买好月饼和酒,让剧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送到老演员手中,老人们乐得逢人便讲:“小崔给咱家送月饼了”。敬一丹等主持人说:“这些年,小崔把好事做了一路。”而在今年年初结束的大型电视活动《我的长征》中,崔永元被西部一些乡村教师在艰苦环境下教学的执著精神所感动。为此,他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今年9月共同发起成立了“崔永元公益基金”,募集资金举办乡村教师培训班,改善和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一路上节目组筹集慈善捐款1500万元,帮助了230所学校,新建了20所小学,慰问了360多位老红军,修复了多个无名烈士墓……崔永元说:“做慈善是帮助别人,也是拯救自己;理想的慈善机制是每个人都愿意无私地去帮助别人,而在自己身陷困窘时也能理直气壮地去寻求帮助、领取救济,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循环。”
崔永元:
崔永元,1963年2月20日,出生于天津。父亲是军人,四岁时举家进京。198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5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客串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1996年以《实话实说》主持人崭露头角,大受欢迎。至今,人们一提到崔永元,仍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实话实说》,他的机智幽默让嘉宾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敞开心扉。
2003年7月,崔永元开始主持新节目《小崔说事》。
2004年4月3日,崔永元积数年心血创制的新栏目《电影传奇》开播,内容涉及150部老电影。崔永元在节目中既是主持人,又是主要演员,既讲故事又演故事。崔永元说:“《电影传奇》离我的理想特别近。因为,它是原创的,是一个创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电视台有这样的节目,我们接触过许多国家的电视台,他们看了我们的节目,都很惊奇,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创意,用这种方式来说老电影的?这让我们特别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