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主流媒体媒体合作新闻发布新闻人物媒体聚焦博客在线媒体访谈媒体评论媒体万象外媒看中国各国驻华使馆中国驻外使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服务 -> 媒体聚焦
回望“梧桐园” ——谷溪、路遥和我的文学梦
2021-02-21 08:03  |  来源:陕西阳光报社  |  作者:admin  |  点击:8187 次
  

  中外交流网消息:


6.jpg


  谷溪是我的舅舅,是母亲唯一的哥哥。榆林电视台《走出家乡的榆林人》栏目这样描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谷溪和延川的几位文学青年,创办了《山花》文艺报,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推出了一个以路遥为代表的“山花”作家群。 


  谷溪与路遥的深厚友谊一直是文坛上的佳话。两人都出生于清涧,成长于延川,落脚在延安,一生眷恋陕北这块黄土,一生奉献给了文学,他们都将人民的生活作为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


  一、因了舅舅,我的文学梦在心底悄然萌生。 


  从我发表第一首诗歌算起,我的文学路,至今已经走过近40个年头。


  记得那是1981年秋天,我才上初三。由于我偏好语文,课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阅览室。有天下午,在学校阅览室,在一份《陕西日报》上我惊喜地看到一首诗歌《下寺湾》,作者——谷溪。我睁大了双眼,这不是我舅舅吗?对,就是我的舅舅!我如获至宝,伴着剧烈的心跳,我悄悄将那张报纸折叠了再折叠,终于涨红着脸装进衣兜里。直到放学,我才在回家的路上将报纸拿出来:


银杏子,金牡丹,

花红柳绿洛河川。

近山绿,远山蓝,

香林古刹云盘盘。

云中行呵雾中穿,

腾云驾雾象鼻山。

……


  回到家中,我将报纸拿到不识字的母亲面前,母亲笑着跟我说:就是生你的那年,你舅舅去北京开会,还和周总理一起照过相哩!从那以后,我一直以舅舅为荣,心里暗想,要是将来我也能跟舅舅一样,会写诗该多好……我的“文学梦”在那个时候悄然萌生。 


  以后,我往阅览室跑得更勤了,不久竟然大胆地尝试着涂抹起诗歌来,并将“诗作”写信寄给舅舅,心想舅舅一定会表扬我的,一定会给我发表的。过了几日,舅舅回信了,而且是一个很大的信封,上面印有“延安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的红字。打开信封,里面装有四本《延安文学》和一封短信:“你的诗稿收到,很高兴你能够喜欢文学,但目前你的诗还很幼稚,达不到发表的水平。你需要读大量的书,不读百首,就不写一首。文学创作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只要你坚持数年,必有成效。”


  1982年,我的一首小诗《追求》在《陕西青年》发表了。看着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变成铅字,那激动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特别是得来的4元稿费,不知该怎么去花。从此,我的信心大了,每天晚上都在写,隔三差五地往外寄,可“稿件”都被退了回来。就是从那时起,曲折而漫长的文学之路,在我脚下一步一步向前延伸。


  二、我跟路遥的第一次不期而遇。


  对于一个农村青年来说,失去上学的机会,等待他的就只有务农和打工两条路可以选择。1983年夏天,初中毕业后,我打算到省城西安闯荡一番。从绥德县城出发,第一站我先到延安的舅舅家。


  按照舅舅的通讯地址,找到他单位的办公室,敲了好一阵门,才见一位身体壮实、中等个头的中年男子把门打开。一进门,整个房间全是烟味,地上到处是烟头。男子睡眼朦胧,显然他是刚被我的敲门声惊醒的。他问了我叫什么?是曹谷溪的什么人?我一一回答了他,而后他告诉我:今天是星期日,你舅不上班。你舅舅家在市场沟民众剧团上面住着。我说知道了,就转身离开,一路打问“市场沟民众剧团”找到舅舅的家。


  见到舅舅,我将一路的怨气吐露出来,我用责怪的口气说:“舅舅,你办公室住着个什么人?看把你办公室弄成甚了?!”舅舅回答:“是路遥,写《人生》的作家。”


  路遥,我早有所闻,但在舅舅办公室遇见的那个路遥,跟我平日里所想的“作家”似乎相差甚远。假如,跟路遥的第一次不期而遇,推后十年,二十年,我的人生轨迹或许跟“文学”无缘。文学,是条没有尽头的不归路……


  在延安我小住了几天,就只身去了西安。辗转几个月后,我依旧回到了农村老家。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少年轻狂,不谙世事,那是生活第一次给了我一点颜色。 


  三、如果说,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那么“梧桐园”就是我终生怀想的“尹甸园”! 


  土地承包到户,农民的心思和精力都聚集到了土地上。为了让我“收心务正”,父亲为我张罗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这在当时顺理成章。为了躲避这门亲事,1985年春天,我再一次去了延安舅舅家,这一次一去就是两年。在延安,我的文学创作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舅舅家在延安市场沟的凤凰山南侧,是个独处的院子,叫“梧桐园”。院子青石小门上有一副对联:背倚凤凰欲展翅,/面临南山通天路。


  梧桐园鸟语花香,别有景致。这里不仅是当地文化人汇聚的场所,还有外地来的作家、艺术家来这个小院谈诗论画。在这个小院里先后接待过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客人。诗人左正在小院住过一夜,第二天起床即兴赋诗一首:山如佛女卧,/树若痴人思;/小院千枝花,大山独一家。


  1982年5月,陕西省委在延安隆重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四十周年。省文化、艺术、演艺界的领导及著名作家、艺术家齐聚延安。5月10日,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长的李若冰把饭“派”到了舅舅家的梧桐园。主食:荞面饹饦熬羊肉;酒水:甘泉县酿制的“美水酒”。人员分两批,上午安排胡采、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路遥、肖云儒、胡小海;下午安排陈忠实、贾平凹、京夫、邹志安。司机李志斌不吃羊肉,专门负责宾馆到市场沟的往返接送。没有餐桌,舅舅让人在院子里将一块四米长、六十公分宽的楼板支起来,上面铺一块塑料布,变成了“餐桌”。还请来三姨、五姨来帮灶。那一天的梧桐园,像“过事”一样热闹。


7.jpg

  午饭后,就餐者合影。第一排从左到右:新华社记者卜昭文、全国四届人大代表、延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鲁雄录、作家杜鹏程、胡采、清凉山文管所主任赵相宏、评论家肖云儒;第二排从左到右:胡采之子胡小海、作家路遥、画家修军、作家王汶石、李若冰、曹谷溪。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中国文艺具有里程碑式的特殊意义。“文学陕军”的阵容,在舅舅家的梧桐园,可见一斑。


  梧桐园有五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里全是书。在舅舅的指导下,我开始大量阅读,我的写作也逐渐有了起色,诗歌作品在《延河》《中国法制报》《延安文学》《作文导报》《延安报》上相继发表。同时认识了不少作家和文学朋友。路遥、海波、雷抒雁、晓雷、叶延滨、车前子、尚飞林、霍竹山……在舅舅和他的朋友身上,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和稚弱;在舅舅和他的朋友身上,我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给人的巨大精神力量!那段经历可以说影响到我的一生。如果说,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那么“梧桐园”就是我终生怀想的“尹甸园”!


  对于作家和作品,舅舅谈及最多的是路遥和海波,对我产生直接影响的作品就是路遥的《人生》和海波的《农民的儿子》。我甚至将小说人物“高加林”的命运跟自己连在一起,将“刘巧珍”视作心目中的恋人。后来,我和舅母的侄女番英相恋,她最终成为我现实生活中的“巧珍”。 


8.jpg

雷抒雁致杨岸


12 >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