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网消息:11日,随着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陆续公布2020年部门预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拉开大幕。
面对吃紧的财政收支,今年中央部门如何过好“紧日子”?怎样将“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笔资金花得更有效?在今年102个中央部门公开的预算“账本”中,可以找到答案。
压减支出,“钱花得更节约”
“2020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打开财政部2020年部门预算,这句往年没有的“卷首语”映入眼帘。
在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财政收支形势严峻程度前所未有,政府如何过好“紧日子”尤为关键。
“今年中央部门在公开预算时,要公开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等情况。”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下降 6.9%、5.6%和3.6%——记者在查阅审计署部门预算时发现,相较于2019年执行数,今年安排在行政运行、机关服务、事业运行项目上的预算均有所减少,个别项目预算降幅达50%。
“三公”经费也是中央部门“勤俭节约”的一大着力点,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压缩力度超过50%。
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中央部门预算,是观察政府如何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一个窗口。”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说,通过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可节省下更多的资金和财力,用于促进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
推进项目支出预算公开,“钱花得更明白”
对于公众来说,不仅关心各部门公开的预算“账本”是否详细、全面,还关心“账本”里的各项支出是否花得“明明白白”。
教育部“‘励耕计划’教育助学项目”,生态环境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管理项目”,国家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与妇女儿童维权项目”……今年,项目支出预算公开是一大看点。
“今年部门公开的项目数量为83个,相较去年,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公开的项目内容包含项目概述、立项依据、实施主体、实施方案、实施周期、年度预算安排、绩效目标等。
专家表示,推进项目支出预算公开,有利于督促各部门改进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加大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力度,可更好体现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履职情况,增强部门预算透明度,促进公众对政府‘花钱’进行监督。”汪德华说。
突出绩效导向,“钱花得更有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可硬化责任约束,实现花钱问效、无效问责,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获得新品种、新材料、新产品等技术成果不低于60个,新技术(品种)推广面积不小于200万亩……在农业农村部的部门预算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项目“晒出”了各项绩效目标。
“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安排突出绩效导向。”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除涉密部门及涉密信息外,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项目的中央部门,公开提交审议项目的文本和绩效目标表。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达到109个。
汪德华认为,加大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力度,可更好反映各部门在特定事项上的履职情况和效果,强化部门责任意识,督促部门加强资金管理,推动政策落实“不跑偏、不走样”。
自2010年首次公开以来,我国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已进入第十一个年头。
“总体来看,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汪德华说,这将进一步打造“阳光财政”,推动花好每一笔宝贵的资金,促进政府支出更科学、更规范、可有效。(记者申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