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网消息: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再出新举措。日前,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在实施近18年后,投资额度限制正式取消。未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加便利,标志着中国金融开放度再上新台阶。
新冠疫情拉响全球警报已有数月。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兼顾短期危机应对和长期经济治理,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尽其所能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社会有序运转,同时顶住风吹浪打、以极大政策定力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必将为全球经济体系注入更多稳定性,有力提振世界信心。
当前,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正在显现。封闭隔离措施导致人流物流受阻,高度整合的全球供应链受损。与此同时,物资缺乏和外需萎缩容易诱发贸易投资的保守倾向,一些国家限制出口、要求生产回迁的鼓噪声再度泛起。近期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全球商业联盟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七成的受访跨国企业对保护主义加剧表示严重担忧,认为这将对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开放市场环境正在受到冲击,其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全球价值链重要枢纽,中国选择扩大开放而不是固步自封,积极合作而不是独善其身,显示出开放合作的坚定信心。正如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贸易畅通方面,中国积极优化出口退(免)税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行更优惠的进口税收政策等,努力为外贸进出口创造便利。更重要的是,面对防疫物资的巨大缺口,中国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加大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防疫物资等产品,为国际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金融开放也保持着既定节奏。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要素市场改革的主要发力点,其中包括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这些举措有望在未来激发各类要素潜能和活力,也彰显非常时期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底气。全球最大指数公司MSCI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斯说,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金融体系加快开放、纳入全球体系的十年。
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开放金融市场,给国际资本提供稳定的投资方向,为稳定全球经济提供重要金融支撑。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股债重获外资净买入,中国金融资产的合理收益预期对国际资本来说很有吸引力。
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到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取消QFII投资额度限制,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筹备“网上广交会”到助推自贸试验区发展,中国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各项举措为应对“经济疫情”提供有力缓冲,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一些有长远眼光的企业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日前正式动工,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
“这是真正的全球性危机。疫情不分国界,经济冲击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多次郑重提醒。合作的缺失、政策的恶性竞争加剧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携手走出困境,共促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封闭还是开放,合作还是疏离?历史早已给出答案。
抗击疫情需要同舟共济,保卫经济也要全球“一盘棋”。疫情大考下,中国坚定地走在开放大道上,为阴霾下的全球经济图景带来阳光。(记者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