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网消息:中国人常讲“朋友多了路好走”,德国人会说“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阿拉伯人会说“独行快,众行远”……放眼全球,交朋友这件事在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要。
2019年,一个个讲述中国与各国民心相通的故事,如同那一砖一瓦,继续垒砌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
认知中国:“给我的人生打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正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语言是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工具,是加深理解与友谊的桥梁。2019年,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走进中文学习的课堂。
11月,多哥洛美大学迎来新学年开学季。21人踏入孔子学院课堂,开始了第一批洛美大学中文系学生的生涯。特卡库·罗兰上学期还是物理系大一学生,听说学校开设中文系后立即选择了转系。“学成毕业后,除了能找到一份不错的翻译工作,我也可以争取机会去中国深造。进入中文系将给我的人生打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罗兰脑海中规划的美好梦想,已在许多人的人生中实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一家大型羊绒制品专卖店里,年轻的导购员包勒德用流利的中文与中国顾客交流。“读中学时,我的父母看到当时刚兴起‘中文热’,就给我选修了中文。没想到,这一决定后来让我很轻松地找到这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中文成为年轻人就业的“加分项”,正在越来越多国家成为一种经济现象。
在了解、学习中文的同时,很多外国朋友也通过音乐、戏曲、武术等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是,中外文化互动正从“交流”渐渐走向“交融”。9月,“中国文化节”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给莫斯科市民谢尔盖·扬瓦列夫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人用民族乐器演奏俄罗斯著名乐曲、俄罗斯人则表演中国武术,这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这些节目很容易拉近两国人民距离。”
感恩中国:“等铁路建好了,我就带家人去中国看看”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为全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合作成果出现在世界多地。很多外国朋友怀着感恩之心,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5月初,巴基斯坦卡拉奇市人民医院,阿里·海德尔刚刚做完一台手术。“手术很成功!多亏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我们带来了充足电力。在手术室,大量仪器设备都离不开电!”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走向深入,7个能源项目在巴基斯坦建成投产,86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得到满足,因电力短缺造成工厂停工、生产停摆的事情越来越少。
中国技术、中国项目的“出海”,还实现了“授人以渔”,提高了不少外国朋友的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老挝小伙罗毅因为中老铁路项目经历了一场人生蜕变:从县城里打零工的盖房小工成长为“一带一路”上专业技能出众的“铁路工匠”。一开始,罗毅在中铁五局中老铁路一标二分部钢结构加工厂担任电焊工,接受能力强、又肯吃苦的他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进步,今年年初被公司授予中老铁路项目“铁路工匠”荣誉称号。罗毅现在月收入约400万基普(约合3300元人民币)。他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很满意。
随着中国不断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外国朋友越发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拥抱中国。正如罗毅所说:“等铁路建好了,我就带家人去中国看看,以后孩子长大了希望他学好中文。”
拥抱中国:在相似的年龄,与中国结缘
关于友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挚友如异体同心”。那些真心拥抱中国的外国朋友,正是中国人民珍贵的挚友。
挚友的意义在于坚守。
德国杜伊斯堡鲁尔河畔,有一座浸润古韵楚风的中国园林——郢趣园。这座园林由杜伊斯堡中国友城湖北武汉赠建,于1988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75岁的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退休教师屈特·沃尔特30年前便被郢趣园“圈粉”。“这些建筑物的房顶太美了,还有园中的植物、池水、一种特殊的鱼,就像一个画家在创作一幅美丽的画。”
多年来,沃尔特一直默默地组织志愿者,义务清理和维护这座承载中国人民友好情谊的园林。今年秋末冬初,沃尔特召集一支十几人的志愿者团队,利用周末拆除覆盖在外墙的枯藤,修缮剥落的琉璃瓦……“这是中国送给德国人民的礼物,我们希望它更漂亮,以此表达我们对中国人民的感谢。”
挚友的意义在于传承。
巴西农村社会学家莉安·安德拉德和36岁的女儿彼得拉·科斯塔正筹划拍摄一部有关中国发展的纪录片。为此,9月底她特地从巴西飞往中国。33年前,同样是36岁的安德拉德和母亲薇拉·富尔塔多第一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田间地头,用镜头和日记记录了当时中国农村正在进行的大胆改革——包产到户。
随着中巴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中巴民间交流也越发多元和深入。“和母亲再次到中国”成为一直萦绕在安德拉德心头的想法。遗憾的是,母亲于2011年去世,安德拉德深感伤心。女儿了解到安德拉德的心思,提议到中国再拍一部纪录片,帮助她完成心愿。
数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巨变令外国朋友惊叹,而不变的,是新老朋友们拥抱中国的共同愿望。就像安德拉德一家,数十载,几代人,在相似的年龄,与中国结缘。(执笔记者:郭文迪;参与记者:肖玖阳、阿斯钢、勿日汗、于嘉、张骁、刘洋、蒋超、章建华、田颖、张毅荣、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