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1月28日下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坚定地指出: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中国人民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外交场合以讲中国故事的形式反复向世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等等。人类社会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
世界怎么了,人类将向何处去。和平发展之路该怎么走?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入思考。
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总书记把他的答案告诉了全世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反复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47分钟演讲,30多次掌声,讲到关键处,几乎一句一掌声。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图景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内涵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价值,因此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
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怎样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化为人类的共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愉快地谈起了丝绸之路:“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设想:“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印度尼西亚时又提出了一个相似的构想:“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人们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6年1月16日上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成立亚投行,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发起的重要国际金融机构,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愿景,添上了生动的一笔。
有了伟大构想和资金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又为“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的落地生根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
中国用一个个扎扎实实的行动,传递着与各国人民休戚与共的决心。2017年和2019年,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创了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局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本着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相关合作文件,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资金融通不断扩大,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民心相通不断发展。“一带一路”已经从倡议变成了现实,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国际合作拓展了新空间。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群众游行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阵。彩车上,“一带一路”通古今,“友谊之桥”跨海陆,和平风帆共五洲。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 视觉中国供图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我国对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把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推进到了新高度、新境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70年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结晶,符合时代潮流及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阳光一定能够驱散战争和贫困的阴霾,迎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社会美好家园新图景。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