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公益活动绿色生活公益资讯环保节能扶贫就业创业老年俱乐部政策法规自然生态环保产业环保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环保 -> 自然生态
研究称洞庭湖仍处于坳陷沉降期 湖域急剧萎缩
2018-03-07 15:56  |  来源:互联网  |  作者:admin  |  点击:2091 次
  

  中外交流网消息:中国学者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第四纪(距今约250万年)以来,洞庭湖地区经历了沉降→抬升→沉降的演变过程,现在仍处于坳陷沉降阶段。洞庭湖近代湖域面积急剧减小,导致洪涝灾害危险性增大及生态环境恶化,亟需退田还湖。


  最新一期《地质论评》发表了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柏道远研究员等完成的研究论文《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研究人员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通过详细的地表地质调查、大量的第四系钻探资料以及多种手段获取的年代信息等进行研究发现,洞庭盆地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早期拉张断陷沉降、中期整体抬升、晚期坳陷沉降的演变过程。


  早期拉张断陷沉降阶段盆地沉降幅度一般100~200米,局部可达300米,断陷活动随着盆地的逐渐扩张向东(微博)、西边缘迁移,可能受盆地区下部物质向周边迁移作用控制,盆地周缘的隆起区产生脉动式抬升;中期洞庭盆地整体抬升、暴露并遭受剥蚀,在盆地东缘和西缘产生倾向盆地的构造掀斜,局部第四纪沉积层产生褶皱变形;晚期洞庭盆地主体产生坳陷沉降(地壳表层弯曲产生的沉降)并接受沉积,不过沉降范围远小于早期,沉降幅度一般为5~20米。


  洞庭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渔基地,区内河流密集、湖泊广布,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上世纪50年代前,洞庭湖排名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近代湖域总体南移且面积急剧减小,现已位居第二,并导致洪涝灾害危险性显著增大及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专家称,洞庭湖地区灾害治理和环境恢复的科学决策,有赖于对影响洞庭湖演变关键因素的正确认识。而研究表明,近代洞庭湖的萎缩主要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有关,因此,使湖区围垸免受洪涝灾害的最终办法是退田还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