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流网消息:“在诺贝尔奖科学应用冷冻电镜Relion的并行优化中,原本需要两至三天的计算时间,但通过CPU的异构加速方案,我们最终只需三小时……”
以全球一等奖的预赛成绩,即将出征ASC18(即2018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的青海大学团队队长、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学生崔鹏,2日向中新网记者分享在300支预赛队伍中,团队脱颖而出的“超算秘密”。
ASC是当今世界三大超算竞赛中规模最大的一项,是由中国发起组织的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很多领域都得益于超算,而且计算数据也在呈指数式增长。”崔鹏说,“比如天气预报,个人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计算需求,只能依靠超算系统。”
图为青海大学超算团队讨论超算方案。 宋生卿 摄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进入ASC18总决赛的20支队伍中,青海大学预赛成绩第三,前面是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后面紧跟浙江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他们实力都很强,有些还是ASC中的传统强队,跟他们竞争,挑战难度很大。”青海大学团队指导教师李东介绍,赛题也颇具挑战性,涵盖材料、生命、地球、天文、金融等10大领域的18类计算机应用。
“超算是门交叉学科,并非是单纯的计算机科学。”李东介绍,平时训练,每位队员,都会分配题目,各自攻关,最终提供优化方案。
团队成员周新科第一次参加ASC,“直到预赛时,我才慢慢跟上队友们的节奏。但预赛中途还是会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但队友刘新媛总能一一解决。”
刘新媛说,为了解题,自己看了好几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关于冷冻电镜的研究论文,但很多却看不懂,“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换了很多方式,还是提供不了优化方案。”
“就在提交方案前一天,队友突发奇想,通过CPU的异构加速方案,找到了优化方案。”刘新媛说,“比赛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也可能是团队厚积薄发的缘故。”
崔鹏介绍,3月20日,ASC18预赛结果发布,“没想到是这个结果,我们从后往前找,一直在名单中没找到。从前往后找,才发现是一等奖。”
作为参加ASC18总决赛的唯一西部高校,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常务副主任王晓英说,该校成立仅十多年的计算机系,是从老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黄维通口中“一个人守着十三把钥匙和一栋楼”破茧成蝶的。
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介绍,依托教育部对口支援“清华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大学计算机系于2007年5月成立,历届系主任均由清华大学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如周立柱、黄维通、史元春、陈文光担任。
王晓英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时,系领导建议去刚组建不久的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可以先去考察,要冬天去,不要夏天去,要在气候条件最艰苦的时候去。”
“但那时候办系条件不充足。”王晓英说,“很多机房都是空的,时任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黄维通告诉我,自己‘一个人守着十三把钥匙和一栋楼’。”
“计算机系定位于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自筹建起,清华大学从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俞红贤说,“成立当年率先实现青海省一本招生零的突破。”
王晓英说,建系时,清华大学35人次的对口支援教师,支撑起了18门课程,“传帮带下,青海大学年轻教师既当助教,也当学生。”
“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支撑着农业、材料科学等其他学科。”王晓英说,“要培养能留在高原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记者 张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