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在发布会上发言。
中外交流网消息:3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治理变革之道”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上,与会专家通过报告形式梳理和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国家治理变革的重大内容。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里,中国发展成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大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致辞表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崛起,核心在于经济崛起。经济崛起有它的政治基础,简而言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理论、学术和历史的逻辑梳理这句话,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政论性的说明,需要相应的学术团队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刘元春表示,此次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这一报告,从国家治理角度进行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国家到底如何通过权力的配置和机构设置的调整,实现我们政治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大调整,来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这里面有很多维度需要梳理。”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对主报告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间的国家治理之道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坚持方向,混合至上”。所谓坚持方向,就是在世界政治的自由民主、自由市场的浪潮中坚持既有的社会主义方向。而“混合至上”是指混合型的治理体制,这种混合型治理体制体现在政治体制的民主集中制、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在总结中国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报告继而探讨了当代“好政治”的含义。立足于构成“好政治”的好制度,解析好制度的一般原理是:民主—权威—法治的动态平衡。而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间发展起来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简称“三统一”)的制度,其实就体现了权威—民主—法治的动态平衡,充分符合“好政治”的含义。同时中国“好政治”的制度优势也在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上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的其他学者分别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变迁、民主思想变迁、扶贫思想的变迁、政府治理工具的发展和创新、环境监管之路以及干部人事制度变化这七个方面梳理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国家治理变革。
报告发布之后,受邀与会嘉宾围绕此次“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治理变革之道”报告会的多个主题和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精彩的观点。